从《三体》看科幻文学的时代印记与思想碰撞
《三体》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作,近期因流媒体巨头的改编而再次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虽然我个人对这部美剧并没有太大的期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刘慈欣的这部作品在中国科幻文学刚刚兴起的二十一世纪初,以其丰富的想象力和密集的点子,为读者呈现了一幅引人入胜的科幻世界。
在《三体》之前,刘慈欣的作品多为中短篇,故事短小精悍,阅读起来并不费劲。然而,尽管《三体》在科幻世界连载时我就有所耳闻,但当时并没有耐心去读完这部长篇大论。随着时间的推移,三体的影响力日益扩大,我也曾经想重新阅读,但刘慈欣的文笔始终未能激起我太大的兴趣。此外,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越发觉得刘慈欣的所谓科幻小说带有浓厚的时代印记和意识形态烙印,对他的作品的兴趣也随之减少。不过,通过网络和自媒体的传播,我对《三体》的故事梗概有了较为详细的了解。
《三体》的故事并不复杂。它讲述了一个临近太阳的恒星系统中,存在着三颗恒星的复杂天文现象。这个设定是符合现实的,因为在已知的天文观测中,双星和三星系统并不罕见。然而,当涉及到三个或更多天体时,即便是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也难以求解,导致三体星系的恒星运动变得极其复杂,无法求出解析解。因此,三体星系中的文明发展常常受到恒星位置错乱的影响,导致各种灾难。尽管如此,三体星人还是发展出了先进的科技文明,并希望找到一个环境适宜的星球来保护他们的文明免于毁灭。
在冷战时期,各国都在寻找外星生命的迹象,中国也不例外。通过“红暗计划”,使用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向宇宙深处传送人类的信号,希望获得外星生命的回应。在这项计划中,有一位名叫叶文洁的科学家,他的个人经历非常坎坷。在文化大革命中,他的家庭遭受了巨大的灾难。为了自保,他的母亲在批斗会上揭发了他的父亲,导致父亲被殴打致死。文革中的这种氛围,使得人们为了自保而互相揭发,背叛成为常态。
叶文洁在经历了父亲惨死、挚友背叛等一系列遭遇后,对人性失去了信心。他发现,通过向太阳发送电磁波,太阳会作为一个放大器将信号传遍整个宇宙。这一技术被“红暗工程”采纳,叶文洁也加入了这个项目。最终,这个项目收到了来自三体星的回复——一个警告信号,要求地球人不要再向宇宙空间发送这样的信号,因为三体星人打算消灭人类并占据地球。然而,叶文洁在经历了种种被迫害和背叛后,对人性丧失了信心,他认为让科技和文明更先进的外星人来统治地球,是对人类的救赎。于是,他利用工作之便,向外星人发出了邀请信号。